宇文网 > 语文知识 > 综合知识 > 《童年的朋友》的教学设想

《童年的朋友》的教学设想

更新时间:2024-03-29 06:17:34

一、对教材的理解

编者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七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安排了一组人物风采的文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在世界人物的浩海星空中,有许多像太阳一样光彩夺目的明星,也有无数在自己的位置上默默发光的小星星。他们都在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贡献着自己的一切。在这个单元里,你可以领略到这些人物的风采;高尔基笔下的对世界充满“无私的爱”的外祖母,为普通工人敬仰的文学大师鲁迅,挚爱着孩子们的女教师,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律铭,还有“以天下事为己任”的古代人物赵普……走进这些人物,会提高你的精神和品格。

那么,我们如何领着我们的学生走近这些人物,来领略这些活普通的家庭妇女,活伟大的著名的人物,或为人师表的教师,或有杰出成就的名人,或出将为相的古代贤士能臣呢?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这一组教材吧!

(一)外祖母的风采

《童年的朋友》主要叙述了外祖母对“我”的爱。文章没有什么波澜壮阔的画面,也没有什么动人的曲折情节。乍一看,外祖母也和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妇女一样貌不惊人,也没有做出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这么一个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劳动妇女,在一个孩子的眼中却有着崇高的地位,洋溢着无穷的魅力。首先,我们来看一组外祖母的外貌。头发:多得出奇,密密地盖着两肩,胸脯,两膝,一直垂到地上,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梳头时,皱着眉头,老是自言自语地咕哝着。用一只手从地上把头发兜起来提着,挺费劲地把稀疏的木梳齿儿梳进厚厚的发绺里。就是这段关于头发和梳头的细节描写,一个年老的爱美的老妇人的形象就展现实在眼前。因为年老,又由于头发长而密,所以梳理起来就比较困难。自然就引起外祖母内心的怨恨情绪,于是“她的嘴唇歪扭着,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在我的眼中,外祖母的“脸在大堆的头发里变得又小又可笑”,模样儿自然就很凶狠的了!

其次,我们品味一下外祖母的语言。尽管外祖母心里面不痛快,但对于我的询问,外祖母却能温暖而柔和,说话既幽默又诙谐,还擅用比喻,形象地把自己的又长又密得神奇的头发比喻成“一把马鬃”。面对我的“不想睡”的心理,外祖母也表示了极大的理解。

最后,对于“我打破了牛奶瓶子”这件事,外祖母也表示了自己的宽容。但是,得说出事情的真相,决不允许孩子从小养成撒谎的坏习惯。但外祖母绝没有惩罚“我”的任何意思,对于年幼的犯了错的“我”来说,外祖母可真是具有了仁慈之心。我自然觉得外祖母的文化没有恶意,反而有一种歌唱的味道,如鲜花般容易让人接受。

就是这么一件生活中极其平常而普通的小事,却“一下子牢牢地打进了我的记忆里。”

为什么呢?

不记得哪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孩子从一出生开始,犹如一张洁白的纸。是生活,是环境,是教育锻造了孩子。那么,外祖母又是如何锻造了“我”呢?

不满时,“嘴唇歪扭着,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但对孩子的问话,却能强压住自己胸中的怒火,尽量温暖而柔和地向孩子解释。这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这是一个经历了生活磨难,对下一代充满了无私关爱的老妇人,这是一个在孩子眼中有着崇高地位,闪耀着不灭光辉的老妇人,更是一个让读者感动胸怀的普普通通的老妇人。

微笑时,“那黑得像黑樱桃儿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得露出了坚固的雪白的牙齿……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在小孩子的眼中,动物是可爱的,是可亲的,自己的外祖母就像一只自己喜欢的肥猫一般,不仅动作轻快而且敏捷,模样儿也像驼背般柔软,却充满了一种蓬勃的活力,把我引向光明。

外祖母让“我”感到了世界的可爱和温暖,体会到了家庭中的亲人之爱,并且让这种爱进行了连接,传递,犹如五光十色的花边般美丽灿烂。她使“我”认识到了亲人可以成为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无论年龄的大小,无论职位的高低,无论相貌的美丑,他们使我奠定了人生的坐标系,杨帆于生活的海洋。真是这种亲人间爱的源泉,使我逐渐地认识了这个世界——世上有无私的爱!无须回报,无须馈赠,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让爱的阳光遍洒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爱的源泉涌动在每一个人的心间,让爱永驻每一个人的心间,让爱连接着你、我、他!

二、我的教学理念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根据文以载道的教学原理,通过备课中对课文重点难点的梳理,我认为《童年的朋友》几乎没有什么故事情节,而对文章的思路和主旨的理解也都不十分困难。这篇文章之所以能感染人,我理解为关键在于它的语言不仅仅风趣含蓄,幽默诙谐而且字里行间也蕴含着一股亲情之美。基于对文本这样的认识,我把教学的立足点放在语言的品味和情感的感悟上,努力把课文上出别有一番滋味来。

三、我的教学设计

1、品语言之风趣诙谐

叶圣陶语: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讲是为了用不着讲。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尽可能自己去探究。这就是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因此,教学《童年的朋友》时,我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查字典得“朋友”二字的含义有二:①彼此有交情的人②指恋爱的对象。那么,我的“童年的朋友”是谁呢?学生自然得出外祖母。外祖母是我的“朋友”,这里的朋友二字的含义该取哪个义项?答案不言自明,那么,为什么我把外祖母当作与我有交情的人?我们之间有什么交情?

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去阅读文本,寻求属于自己的答案。

在直奔文章主旨的阅读过程中,得时刻提醒学生克服阅读中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的不良倾向,要求做到披文入情,披文入理。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语言,由品描写外祖母外貌的语言的生动优美,提升到悟外祖母语言的凝练含蓄,风趣诙谐幽默,不断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最后升华到对文章主题的深层理解。而教者在引导的过程中,努力做到点拨适当,该讲则讲,而且讲透彻,该教地要教,而且教明白,强化方法的导引,最终达到“不用讲”“不用教”的目标。

2、悟亲情之甜美

新课标的两个关键词“感悟”“体验”,无一不是建立在诵读的基础上的。读书就该细细地读,读其义,读其情,读其理。也就是所谓的文以载道的原则。细细地品,静静地悟,方能入脑,入心,这样才能“读进去”,才会“读出来”。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更要让学生“读出问题”。就《童年的朋友》而言,如果摒弃了对语言的品悟,学生获得的叶只是一个普通的外祖母的形象,领悟的叶只是浅层次的亲情。这样的人物,这样的故事,学生听到的,看到的,也不在少数了。而要真正触及学生的灵魂,只有把学生引导到对亲情的品悟中去。可以这样说,对亲情的品悟,也是语文学习的一种积累。叶老语: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个大课堂里成长,成长中自然会有烦恼,有困苦,有磨难。面对这些挫折,我们该如何处理?

首先,我们想到的肯定是我们的亲友,或者是我们的同学,抑或是我们身边的人?

是他们对我们伸出了无私的援助的手,帮助了我们摆脱困境,引导我们走向光明。

新课标强调阅读的多元性解读,只要不游离于文本的本真和作者的本意,强调有效的生成,以独特的视角对课文有新发现、新感知。

唯有如此,我们的语文才能开创一片新天地,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做到“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激活,才能产生智慧的火花。

3、析习题之精美

无庸讳言,语文素养的最终形成,在如今的大环境下,还须通过考试来检测。回顾与展望以往的各类试题,“指导教,帮助学,研究考”已成为当今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如何渗透课程改革的理念,突出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无论是平时的单元测验还是期中、期末的总结性测试,都必须注重对能力和方法的考查,因此习题的编写重点就放在对所学内容内在联系的揭示以及对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方法掌握上,使学生能够自主获得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并且体现有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减少盲目、重复、低效的现象。

例:阅读《童年的朋友》最后两段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两个自然段的基本内容。

(2)首句“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歌唱,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一句的“睁”能否改为“瞪”?为什么?

(4)“她弯腰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第一段划线的句子“可爱的动物”和第二段划线的句子“一根不断的线”分别指代什么?

(6)为什么“我”觉得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

以上六道题的编撰,不仅考查了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而且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品味了文学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而且领悟了作品中的内涵,从中获得了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有益启示,并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进行了评价。如此精美的习题,自然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