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网 > 语文知识 >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 > 败军之将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败军之将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更新时间:2024-04-26 05:33:08

  【成语】:

  败军之将

  【拼音】:

  [bài jūn zhī jiàng]

  【解释】:

  打了败仗的将领。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

  【出处】: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臣闻……败军之将,不敢语勇。”

  【举例造句】:

  “臣闻明主使臣,不废有罪。故奔北败军之将用, 秦 鲁 以成其功。

  【成语典故】:

  汉初,被封为汉王的刘邦,采用了大将军韩信的计策,暗渡陈仓,攻取了秦国的故土关中地区(今陕西一带),奠定了向东出击,同西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的基础。随后,刘邦从关中逐渐向东进兵,在今河南、安徽一带,同项羽展开了长期相持的战斗。同时刘邦派韩信带领一部分人马,渡过黄河,去付伐背汉亲楚的魏王豹。魏在今山西西南部,被韩信一鼓攻下,并俘获了魏豹。接着,韩信继续向东,进击赵王歇,因其手下大将陈余不听广武君李左车之言,在井陉(在今河北井陉县,与山西交界处)处俘获赵王,并陈余阵亡,李左车被生擒。韩信十分赞赏李左车的才干,很是优待他,并向他请教,但李左车却说道:“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意指,失败者还充什么英雄!韩信笑道:“先生不必客气,如果当初陈余听了先生之言,那么‘败军之将’就是我了。”“败军之将”此成语就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