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网 > 语文知识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 高二语文必修故都的秋知识点及同步练习题

高二语文必修故都的秋知识点及同步练习题

更新时间:2024-04-24 10:23:35

今天我们为大家整理了,其中包括作者简介、词语解释、结构分析、及同步练习试题,下面就一起来学习吧。

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浙江富阳人。1913年留学日本,曾经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1922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杀害。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有颓废情绪。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

词语解释:

混混沌沌:hun hun dun dun 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

原文: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 混混沌沌的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

赏玩:shang wan 欣赏玩味(景物、艺术品等)。

原句: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姿态:zi tai

领略:ling lue 了解事务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他的滋味。

原文:求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中,是不合适的。

碧绿:bi lu

原句: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一椽破屋:yi chuan po wu 这里指普通平房。

原句: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

疏疏落落:shu shu luo luo 稀疏零落。

原文: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点缀:

原文: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落蕊:luo rui

原句: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细腻:xi ni 精细光滑。

原文: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

落寞:luo mo 寂寞;冷落,也作落漠。

原文: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落寞。

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淮南子 说山》“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原句: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啼唱:ti chang

原句: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嘶叫:si jiao

原句: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平仄:ping ze 平声和仄声,泛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

原句: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橄榄:gan lan(1)常绿乔木,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花白色,果实长椭圆形,两端稍尖,绿色,可以吃,也可入药。(2)这种植物的果实。有的地区叫青果。(3)油橄榄的通称。

原文: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

椭圆:tuo yuan通常也指椭圆体。

原文: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

萧索:xiao suo缺乏生机,不热闹。

原文: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譬如:pi ru 比如。

原文: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

【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1~2)总写作者对北国、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是总起部分。

第二部分(3~12)分写部分,从记叙和议论两方面记叙故都纷繁多彩的秋天景象,赞美北国之秋。

1、记叙:(3-11)依据“清”、“静”、“悲凉”这一特色,逐一描述了故都的自然风物。

2、议论:(12)从理喻的角度,进一步赞颂秋,赞颂北国的秋。

第三部分(13~14)总括全文,与总起部分照应,再次强调南国之秋的色味不及北国之秋,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无比眷恋之情。

同步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凋谢( ) 混混沌沌( ) 椽子( ) 馍馍( ) 廿( )

平仄( ) 疏疏落落( ) 点缀( ) 嘶叫( ) 柘( )

颓废( ) 落蕊( ) 着着( )

答案:diāo hùn dùn chuan mó niàn zè shūluò zhuì sī zhè tuí ruǐ zhuó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苦涩 屋檐 萧索 落蕊 B.幽深 混钝 落寞 平仄

C.训鸽 细腻 凋谢 意境 D.点缀 颓废 赏玩 蟋摔

提示:B项,“混钝”的“钝”应为“沌”;C项,“训鸽”的“训”应为“驯”;D项,“蟋摔”的“摔”应为?“蟀”。

答案:A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故都的秋》的作者郁达夫是浙江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因在南洋从事抗日工作,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

B.郁达夫是创造社的主要成员之一。他的小说作品主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部分小说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并对封建道德作大胆挑战,但带有颓废情绪。

C.《故都的秋》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秋”字确定了描写的内容,题目明确而又深沉。

D.用“故都”而不用“北平”,表明作者对封建王朝怀有眷念之情。

提示:D项,“对封建王朝怀有眷念之情”有误。

答案:D

10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下列加点词的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天的倩影 倩:美好。

B.不能自已 已:止,抑制。

C.何尝不然 然:对,是。

D.回味不永 永:久远。

提示:C项的“然”应解释为“这样”。

答案:C

2.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B.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

C.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D.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

提示:B项把“枣子颗”比作“橄榄、鸽蛋”。

答案:B

3.下列语段的语序已被打乱,其中排序正确的一项应为( )

①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 ②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 ③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④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④①③ D.①③②④

提示:注意句子之间的内容衔接。先是写秋蝉的声音是北国的特产,然后写原因,接着跟南方的对比。

答案:C

4.作者笔下的“南国秋”,其景象有什么特色?从哪两个侧面表达出来?

提示:注意抓住草木、空气、天空、气候的特点来分析。

参考答案:草木凋得慢,空气润,天颜色淡,多雨少风。(总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有一点点秋凉。(分说)秋味、秋色、秋意、秋姿,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足。

5.“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句,作者为什么要写朝东?作者写出了槐树的动感,这动感来自于哪三方面?

提示:“朝东”体现出来的是方位感,因为太阳从东方出来。第二问注意概括其内容。

参考答案:因为作者写的是“早晨起来”。①使人联想起它是秋的点缀,②落蕊铺满地,③扫街的留下扫帚纹。

6.本文是写故都的秋,但也写到了江南之秋,主要在哪些段落?其作用是什么?

提示:要从作者体现的内容重点来看,作者把全部情感寄寓在北国之秋,因此可知写江南之秋是衬托。

参考答案:主要在2和13段,目的是以江南之秋来衬托故都的秋。

30分钟训练 (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