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网 > 语文知识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 语文版高二年级语文下学期一单元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知识点

语文版高二年级语文下学期一单元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知识点

更新时间:2024-04-18 22:52:23

在当今的学术环境中谈论中国文化是一个相当令人痛苦的话题,这种痛苦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这个问题本身所表现出的复杂性早已远远超出几乎所有学术先驱者们最大胆的猜想,所有那些曾经貌似有价值的讨论和一度简洁优美令人信服的论说都逐步无可挽回地丧失了原有的说服力。那么同学们赶快一起来看看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知识点!

【原文欣赏】《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

每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有其一定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世界文化中的一个具有显着特色的典型,在历史上曾经发放出灿烂的光辉。但是,到了近代,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相比,显然落后了。现在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课题是:急起直追,力图赶上西方前进的步伐。为此,首先要对于传统文化进行反思。

一、民族文化的延续与变革

中国文化,在几千年延续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历过多次的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辉煌发展的时期,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学术成就可与古希腊比美。两汉时代,医学、天文学有高度发展。魏晋时代,玄学兴起;隋唐时代,佛学鼎盛;抽象的理论思维都超过了前代。到宋代,科学、艺术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哲学思想亦更加邃密,出现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明清时代,中国文化仍在原来轨道上缓慢地前进,而西方却开辟了一个空前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瞠乎其后了。

事实上,革故取新就能前进,因循守旧必然落后。现在,中国传统文化正在经历一个舍旧创新的转变过程。中国传统文化是否需要全盘抛弃呢?如果全盘排除传统文化,后果 又将如何呢?中国传统中是否也包含继续前进的内在根据?中华民族今日将何以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这些都是必须考虑的严肃问题。

世界近代史证明,如果一个民族完全遗忘了自己的过去,必将失去自己的民族独立性而沦为别的民族的附庸,将甘受别的民族的奴役。这是世界近代史提供的惨痛的经验教训。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遭受了列强的武力侵略,顽固的守旧派遏制了革新的生机,人民奋起抵抗外来的侵略。如果传统文化中没有孕育着进步的契机,中国人民的发愤图强的坚韧力量将何所依据呢?过去顽固派的妄自尊大是可笑的,如果转而妄自菲薄,也是没 有前途的。 二、民族习性与民族精神

古人尝说:“国有与立”,一个国家必有足以立国的基础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延续发展了几千年,必然有其足以自立的思想基础。

简介: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他在1936年“美国高等教育三百周年纪念会”上作过一次演讲,对于学校教育的一些根本问题,诸如学校的目标是什么,学校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培养等问题都有精彩的论述。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演讲词,这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和我们现在的学习都是有意义的。

背景: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他在1936年“美国高等教育三百周年纪念会”上作过一次演讲,对于学校教育的一些根本问题,诸如学校的目标是什么,学校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培养等问题都有精彩的论述。

字词:

灿烂

步伐

屹立

全盘抛弃

附庸

侵略

遏制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的民族精神应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应是“中庸”。

B.“自强不息”激励我们要发愤图强,“厚德载物”告诉我们要仁厚包容。

C.“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刚一柔,相得益彰,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D.“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国的民族精神,所以对中国人有广泛的影响,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2:下列对“中庸”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孔子眼里,中庸与中行具有同一含义,是一种高于狂狷的修养境界。

B.中庸是“执两用中”,认为“不及”与“过”都不好,要恰到好处。

C.“中庸”观念在现实中很有道理,但它也可能会使人囿于传统,不利于开拓创新。

D.“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曾经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所以要坚决摒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B.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C.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

D.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蔡元培)

以上就是我们给同学们整理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知识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