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网 > 教案教学 > 教学分析 >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辟习作教学新天地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辟习作教学新天地

更新时间:2024-04-18 18:42:04

习作是一项艰辛的创造劳动。从学生主体角度来分析习作过程,激发生活回忆是基础,产生丰富情感是保证,构思有序表述是关键,形成文字是结果。习作的基本要求是能够连贯地、有顺序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使别人能够理解,它是书面语言的高级形式。写作能力的形成需要掌握较好的阅读能力,需要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需要内部语言的发展。然而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果光是听教师嘴上说要怎么怎么写,没有充分调动起作文的主动性的话,要能够写出一篇合乎要求的比较有质量的习作,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习作教学中引进现代电教媒体,构建“人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建立立体的信息沟通网络,完全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因为信息源增多,学生学习时动用的感官也增多,各感官协调性也增强。作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讲,有时还能动手操作,这样既能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一、有意识观察,助学生丰富习作内容。

习作,第一要解决的是材料。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腹中空荡荡的,硬挤也挤不出文章来。

1、巧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

生活是丰富无比的宝藏,其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材料。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强调学生要学会观察。观察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观察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小学生长于形象思维,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即对事物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较差。我们就充分利用小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征,在习作指导过程中巧妙地运用现代电教媒体,如投影、录像、多媒体画面等,通过精心剪辑的画面、音乐和对白,将生活真实艺术地再现,吸引学生进行有意识观察,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一是在播放录像、多媒体画面或欣赏投影片的时候,向学生明确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和具体方法,使他们对人物、动物、自然、社会的观察有的放矢,抓住中心,讲究方式;其次是要求学生尽可能地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如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势比划比划,用嘴轻轻地说等,使大脑对一些事物能从各个方面加以分析综合,以形成完整而全面的概念。

如,要求学生描写美丽的春天时,我们先提出假设:假如让你来当画家,要求你画春天的美景,你会在纸上画些什么呢?接着让学生欣赏鲜花的绽放、小溪丁丁冬冬的流动、燕子飞上飞下忙搭窝、柳树的枝条在春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等生动形象的多媒体画面,再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在老师课前发给大家的白纸上尽情描绘,然后又让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上讲台来让同学们欣赏自己画的画,小画家则在一旁讲解。情动而辞发,学生下笔时,语言富有情趣,还适当地运用了联想、比喻、拟人等手法,轻松自如地写下了自己对美好的春天的赞歌。

2、巧用电教媒体,唤醒学生生活积淀,变“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为“有话想说,有事要写”。

有时我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虽然已经组织学生开展过活动,在活动时,学生也是兴致勃勃,然而到真正提起笔来的时候,还是会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而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正是许多学生写作时产生畏惧心理的根源。如何变“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为“有话想说,有事要写”,这其中就有一个激活学生生活积淀的问题。生活积淀,是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这种积累,大都以无意识积累为主。这时候,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例如组织学生观看以前活动的录像,就能唤醒学生的生活积淀,改变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状态。

为了使学生学会写参观记,我们课题组老师商量后,决定带学生去参观武进市名牌企业——横林特种电机厂,并邀请了学校“灵灵电视台”负责拍摄录像的夏俭老师一同前往。尽管在出发前,教师已经强调学生观察要多看、多听、多闻、多摸(当然是能够摸的),尽可能地利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学生还每人带了一本笔记本,准备记下工人师傅、厂长的话,可是回到教室里,要求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再进一步要求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最感兴趣的部分写下来,学生却面露难色。怎么办?我们适时播放了夏老师拍摄的录像,让学生再次回顾参观经过,并且针对学生都感兴趣或觉得是写作重点的情节,还采用画面定格的方法,让学生仔仔细细地观察。这样一来,学生写作时确实有内容要写,达到了本次习作训练的目的。

可见,播放活动录像,如:运动会片段、去敬老院打扫卫生、拔河比赛、“我能行”班队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唤醒学生生活联想,然后进行写作,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习作指导方法。

二、多形式练习,助学生掌握选材技巧。

为提高学生选材的技巧,我们通过多种形式的习作训练,尤其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来有效地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习作题目、材料,学会确定文章的中心,并围绕中心去选材;同时又要求学生从多方面灵活地练习。久而久之,学生选材的技巧就自然而然地熟练和灵活了。

1、音响习作。即播放一段学生生活场景的录音或一段乐曲,一则童话故事,让学生听后把感受到的内容写下来,或者复述故事、续编故事等。

有一次,我组织学生听录音故事《胖子和瘦子》,要求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假如胖子和瘦子第二次相遇又碰到了那只熊,他们会怎么样呢?学生想象得十分有趣,有的写:胖子和瘦子在森林里又一次碰到了熊,胖子和瘦子同心协力,巧妙地把熊引到了动物园;有的写:胖子在瘦子的帮助下,终于在熊到来之时,爬上了树。学生通过听感兴趣的录音童话故事,激发了强烈的写作欲望,动起笔来简直有“不吐不快”的感觉,习作中到处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除了利用录音故事通过复述、续编等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再创造想象能力外,我们还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引写,多角度改写。如听了录音故事《各有所长》后,学生根据该故事的中心来重新编写童话故事。什么牙齿和嘴巴、桌子和椅子、白羊和黑羊、小鸡和小鸭等等,都成了同学们笔下的主人公。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选材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2、多媒体习作。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视听材料,让学生感知,并根据写作要求,自己选材,即刻把感悟到的内容写下来。

如,我先组织学生欣赏小明家在同学的帮助下,欢欢喜喜地乔迁新居的多媒体画面,这样来指导学生:如果把叙述的重点放在同学们帮助小明家搬家的情景上,表现同学们助人为乐的主题,可命题为《可敬的同学们》;如果叙述的重点放在新旧房屋的对比上,反映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命题为《变化就在身边》;如果详细描写新楼房的宽敞明亮,表现对新楼房的喜爱之情,可命题为《小明家的新屋》……这样一材多用,举一反三,学生就会合理选材,从容写作。

3、科幻习作。通过电影、电视等多种媒体,使学生学到书本以外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选材能力。

儿童时代是幻想的时代。他们想象自己能上天入地,能像宇宙英雄奥特曼一样充满神奇的力量。他们的求知欲非常强烈,爱问为什么,爱异想天开,对于天空、星球、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影、电视、VCD等各种电教媒体均可为学生提供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科学知识。鼓励学生把幻想的事物写出来,这既是学生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更是训练学生的习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渠道。科幻习作满足了他们爱幻想的心理需要。为此,我组织学生观看VCD《蓝猫3000问》、《生活中的为什么》等丰富多彩的碟片,以《我帮蓝猫解疑问》、《我明白了》以及《我和孙悟空交朋友》、《2010年的我》等题目让他们写出所见所闻或者编写科幻故事。这样一方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通过写科幻习作,帮助学生形成熟练的、灵活的选材技巧。

三、广泛阅读,助学生提高语言水平。

学生的语言水平,只有在阅读中才能得到更大、更快、更有效的提高。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

1、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功能,开展有意义的读书交流活动。

学生的语言水平,既指口语表达的水平,也包括写作水平。为了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我们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作用,图书室定期向学生提供各类图书:如,英雄人物故事类、童话故事类、科学知识类等,还经常组织学生到图书室去“自选”各自所需的图书,利用适当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故事接龙、科普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有意义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口头语言的组织、表达水平。

2、充分发挥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功能,组织学生上网浏览、查阅自己爱看的内容。

自从学校微机室安装“传神2000”以后,学生对上微机课更是兴趣倍增,因为学生能够从虚拟的网上浏览到非常丰富的内容。

在习作指导课上,学生同样能通过网络来获取知识,增长见闻,激发情感。

如学习《只有一个地球》后,有一个小练笔:“写一写自己读了本文之后的体会、感想。”为了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写起读后感来确实是有感而发,而不是空喊口号,我和学校信息技术处的老师一起精心设计了一堂网络课,在网上给了学生大量的有关地球方面知识的内容,有“外国环保简介”、“地球日的来历”、“地球上的水(大气、矿物、森林……)资源”、“世界环保公约”、“温室效应”、“酸雨的形成”、“土地沙漠化”、“洪涝灾害”、“臭氧层被破坏”……通过在网上阅读,学生既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读,同时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边读边看看一旁的插图,增加理解。然后组织学生来说一说各自看的内容,并谈一些自己的体会、感想,并请看同一内容的学生补充其他同学的发言,畅谈自己的想法。这样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学习,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周鸣磊同学在习作《重新认识“海”字》一文中写道:“看了电脑上《地球淡水知多少》,我呼吁小朋友们都要来重新认识‘海’字。‘海’字左边是水,右上边是人,右下边是母,就是说水是人类的母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资源,只是人类的一厢情愿,淡水资源实在是宝贵而有限的呀!”张达晴同学在《环保,从我做起》一文中写道:“我浏览了今天习作课上老师给我们提供的关于环保的文章,结合自己在家里上网看到的一些有关环保的内容,感触很深。是的,我也应该像发达国家的一些小朋友一样,向身边的朋友宣传环保知识,关心环保工作,在家里自觉地将垃圾进行分类,使它们便于回收。”看着学生一篇篇有感而发的文章,我欣慰地笑了。

可能有老师会问:学生平日练笔,主张让学生泛泛地写,到了要正式完成课本中要求的习作时,选材会不会不着边际,中心会不会离题万里呢?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俗话说:摩刀不误砍柴工,这好比是巧媳妇开成衣店,购进各色布料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为顾客量体裁衣。教师在学生不断观察生活、大量练笔的基础上,就是间接地对学生进行选材、布局、谋篇、立意等方面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选材技巧。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大纲》指出:“习作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习作课堂教学,是语言的运用课。教师如果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借助电教媒体,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产生兴奋中心,使学生迅速对感知到的事物做出积极的心理反应,觉得习作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就能引导、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水平,使学生提起笔来能根据习作的要求,将平时的无意识存储和有意识积累的材料进行重组,有序地倾吐出来,充分调动内部积累,写起文章来就必定会“有话想说,有事要写”。这样他们何愁写不出好文章呢?

参考书籍:

2000年第6期《小学语文教师》《五步法习作课堂教学模式初探》(诸葛建军)

《学习与发展》(林崇德)

2001年第5期《教育研究与实践》《研究习作教学,提高写作能力》(于立娟)

本文获省级实验小学“师陶杯”教科研论文评比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