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网 > > 知识扩展 > 《中国石拱桥》备课札记

《中国石拱桥》备课札记 返回课文

更新时间:2024-03-29 01:31:49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老课文,对我们来说,旧课新教,常教常新,十分重要。

回忆起年轻时代,我教该文,总是让学生先说说见过的当地石拱桥的特点,比如同安五显第一桥(现已改成水泥桥)和同安东桥。等学生交流了感性认识之后,教师再导入新课。这个顺序,恰好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跟本文作者茅以升写作思路相吻合。作者在课文第一段就是从石拱桥的观感写起的,然后过渡到石拱桥的历史、结构、功用。举典型例子说明石拱桥在本文中占据了很多篇幅,教师记得要提醒学生:中国还有更多的数不尽的石拱桥,需要发现和探究。

《中国石拱桥》的教学在说明文教学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人教版八(上)语文教材安排了两个单元的说明文,而其中第三单元安排的课文都是建筑类文章。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教学这个单元不仅要教给学生说明文的文体知识,还要教给学生欣赏建筑艺术的基本方法,要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获取对建筑艺术的欣赏兴趣和感受能力。

学生在七年级学的说明文,大多是科学小品文,像《看云识天气》、《绿色蝈蝈》,语言生动活泼,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中国石拱桥》的语言非常平实,学术性很强,所以,教师要注意在进行科学的理性思维训练的同时,不忘借助问题的导引,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到说明文的可读性。

要教好《中国石拱桥》,必须重视课文条理的梳通,可以先粗后细。“粗”就是粗读,“细”就是细嚼。粗读后抓准关键句知内容,细嚼简析中品味语言的科学性。其次,点铁成金。“点”,就是借问题点拨,“铁”,就是重要词句,“金”就是事物的本质特征。

众所周知,事物说明文,教学重点一般放在学生理解兵掌握该事物的特征是什么,以及作者如何说清被说明事物特征的,其次就是说明顺序,第三是领会简洁科学语言的特点。第三点应该也是教学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需要教师采用一定的技巧。我以前经常采用的是比较法和假设法,就是问学生:假设不用这个词语,换成另一个词语(具体的同义词语),效果会怎么样?让学生思考回答,自然就明白了。

对于该文的教学,我的教学步骤是这样设计的:

一、请学生概括全文十段的意思,然后给课文分段,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二、问题导学:

1、作者从石拱桥,说到中国石拱桥,再说到赵州桥和卢沟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什么变化?课文前两段与标题什么关系,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2、赵州桥和卢沟桥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能否只举其中一座而不说另一座呢?能否把两座桥的内容倒反过来写呢?为什么?

3、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征?

4、本文在结构顺序安排上有什么特点?在说明事物特征时安排了哪些说明顺序?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5、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特征,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分别具有哪些表达效果?

6、本文用语科学准确合理,请举例说明。(详见课后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