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网 > 阅读答案 >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 古诗文阅读理解:江 城 子(2012高考江西卷)(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江 城 子(2012高考江西卷)(含答案解析)

更新时间:2024-04-20 11:47:53

(2012•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 城 子

秦 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 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南】鉴赏诗歌意象的内涵,实际上就是把握诗歌中物象的特征,分析物象中蕴涵着的思想感情,理解物象的典型意义。只有理解了意象的内涵,才能领会主旨。解题思路:

通读全诗 分析物象 联系诗句 知人论世

锁定物象 归纳特点 联想描述 把握情感

这是一首暮春怀人之作。上片是杨柳勾起的回忆,下片是抒情中所作的比兴修辞。杨柳在词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杨柳,通常使人联想到青春及青春流逝,又可以令人感春伤别。“杨柳弄春柔”的结果是人“动离忧,泪难收”。以下写因柳而有所感忆,给读者足够的暗示。这杨柳是长亭之柳,寄予离人离别之意。好景不长,大凡人都会心生感慨,“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与前文“泪难收”照应,那么这种情感产生的诱因是什么呢?于是便有了“飞絮落花”,在这暮春时节,真正是感慨良多,如何抒写?这就又逼出下面这一传诵千古的名句:“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自是水到渠成,自然蕴藉。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象以及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杨柳”即柳树,这是在离别诗词中常用的一个传统意象。“杨柳弄春”,杨柳青青,除了写景之外,还交代了离别的季节,也就是借指初春。联系上片内容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词,人“忧”含“泪”,感情悲伤,情绪低沉。表现了离别之人的愁情别绪。下片中“飞絮”“落花”则是暮春的典型景象。联系注释中对“韶华”的解释,可以对下片内容作进一步的解读,即“飞絮”也暗喻了青春流逝。睹此景,词人怎不生万般愁情?

答案:意象的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喻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喻青春流逝。

表达的情感: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比较异同要注意从选取的意象、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露的思想感情等角度分析。根据题干要求,析“同”:两首词都是写愁的,李词“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一个生动鲜明的比喻,用一江春水喻愁,何其愁;秦词“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用一江春水喻泪,用泪来言愁,愁之深,愁之重,生动鲜明。析“异”:首先要从知人论世角度理解愁的内涵。李煜,五代亡国之君,《虞美人》是他沦为阶下囚后所做,所写之愁含亡国之 恨;秦观,北宋婉约词人,多写儿女之情,此词表达的是离别之苦。然后再析词句内容,从语言及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效果。李词用江水直接喻愁,而秦词则予以新意,先用江水喻泪,再用泪水言愁,更有意蕴。

答案:同:①写出了愁之深广绵长。②比喻手法及艺术效果:以水喻愁,比喻生动形象。

异:①愁情及其程度:李词表现的是家国之愁,秦词表达的是儿女之情。且秦词愁情的程度比李词有所加强。②表现手法:秦词是对李词的翻新,不是直接以水喻愁,而是以春水比拟泪水,再以泪写愁,写法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