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网 > 教案教学 > 教案设计 > 与王尚文教授在线讨论:语文教改的变与不变

与王尚文教授在线讨论:语文教改的变与不变

更新时间:2024-04-26 08:13:22

问:关于语感:

答:我先回答前几天朋友发来的帖子,一位问关于我“语文中心论”和“重视言语形式”这两个观点有没有变?我不但没变,反而更加坚定了。我还是认为古今中外任何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语言学家都不可能主要依凭词汇意义和语法书上的语法规则来遣词造句,而是主要依凭他们的语感,何况我们一般人。语文教育不能忽视词汇教学、语法教学,但要以培养高品位的语感为主,重视优秀言语作品的教学,特别是重视言语形式的教学,从言语形势通向语感。

问:其实,"语感中心论"和"重视言语形式"在本质上是相通的,王老师的意思是不是:语感主要就是言语形式感?

答:是,说得非常好!我曾有一篇文章题目就是《语感就是言语形式感》

问:关于“文体意识”。

答:文体是人们在长期的言语实践中自然形成的,文体意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表达、交流,语文教学不能不利用这一资源。但不能为“文体”而“文体”,它毕竟是为阅读、表达、交流服务的,离开了这一宗旨,它就有“异化”的危险。“文体意识”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不变的内容之一。但它应变得更好地为阅读、表达、交流服务,而不是在“变”与“不变”,刻意淡化和强化之间摆来摆去。

问:关于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素养的要求

答:我以为最主要的是爱读书、爱写作,体验读书写作的甘苦。其中关键是一个“爱”字,读、写作都会,作为语文教师要“爱”读书、写作,真正爱上不容易。

问:您认为,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语文素养呢?

答:关于语文素养的内涵、结构、特征,我在《语感论》第八章中有较为详尽的论述,请参看。

问:由苏教版教材说开去

答:关于苏版教材。苏教版教材,很有特色,是新课标教材中较好的一种,但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采用话题结构,正如叶圣陶在上个世纪就已提出了,对于语文教材来说并不十分理想,容易偏离语文。但是不少单元偏得很好,好在非常注意引导从中学习语文。我很赞同王富仁先生关于教师、学生、教材三个主体性的观点。我要补充的是,教材的主体性主要是指选文的主体性,教材编写者对文本的开发、运用,可供我们参考,用南京王栋生先生的话来说,要站着教书,不要跪着。如果“教材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话题对选文进行整合教学”,那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语文的缰绳,从语文的角度进行整合,坚守语文本位,以人文激活语文,渗透语文,努力达到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同时提高的目的。不能光顾人文话题或说话题的人文性,而忘了我们上的是语文课。

我觉得我们语文老师应当做语文教材的主人,我们不能完全被教材牵着走,我们要牵着教材的鼻子走。

问:语文课程的任务:

答:语文课程所担负语言(汉语)教育这一任务,必须紧紧抓住“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语言文字”这一缰绳,着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怎么说”,而不是“说什么”,两者当然不能割裂开来,但可以而且应当有所侧重。

问:语文教改后,要变的是什么?哪些是不会变也不能变的?

答:语文教学作为汉语教学,“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个宗旨不能变,如果说变的话,那也是指对这个宗旨理解得更全面、更深刻,这个方向不应当变。语文教改改什么?我以为最主要的是要树立服务于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以人为本,在学校教育中,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以分为本到以人为本,确实是一个深刻、艰难的变革。高考不能取消。问题是考什么、怎么考,如果考的就是学生的素质,考出来的成绩大体上就是学生素质的状况,也就基本上填平了从以分为本到以人为本的沟壑。当然,这在目前来说还只是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