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网 > 教案教学 > 教案设计 > 七年级上册《在山的那边》优秀教案

七年级上册《在山的那边》优秀教案 返回课文

更新时间:2024-04-28 02:09:16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⑴ 掌握重点字词“痴想、凝成、诱惑、喧腾、瞬间”等。

⑵ 训练朗读能力,品味诗歌语言,提高文学欣赏能力。

2、过程和方法:

加强合作学习指导,引导和组织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生活哲理。

⑵ 树立理想,培养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掌握朗读诗歌的主要方法,背诵诗歌。

2、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学习方法】

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四季如春的美丽富饶的江南鱼米之乡,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头可见的只有高耸人云的大山,苍苍茫茫,连绵不断,你会想到什么呢?为什么会这么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根据自己成长的历程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一课《在山的那边》。(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二、初读文章,感受内容

一读,辨字音。重点字词:痴想、凝成、诱惑、喧腾、瞬间

二读,知大意。给诗歌另拟个小标题,例如:我心中的大海;山里娃的梦……

三读,理内容。从不同角度概括诗歌两部分的主要内容,例如:

第一节写我渴望山那边的海,第二节写我追寻心中的海;

第一节写我童年的向往和困惑,第二节写我长大后的感悟和信念;

……

朗读方法可多样化。自由朗读,齐读,男女分节读等,可视情况灵活运用。力求以形式丰富的朗读,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对诗的内容有初步的理解和整体的印象。

三、细读课文,质疑探究

诗歌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画下来一起讨论。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细读、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

让我们一起交流自己的发现,边读边议边品味,揣摩诗歌语言的魅力。看谁的眼睛最敏锐,能发现美,能发现问题。 例如:

“山那边的山啊,为什么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这里的‘种子’是指什么?飘来的东西是很轻的,怎么会扎下深根?”

“‘山的那边是海啊,用信念凝成的海’,为什么说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

妙词佳句赏析,例如: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诗人将大山拟人化了,表面上是写山的颜色,实际是写自己的心情难过,这样写既形象又生动。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的枯干的心灵”诗人确信远方有海,也就是理想,日日夜夜在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因为要实现理想必须经历失败。“我”对理想非常渴望,有了理想“我”就更坚强了。

四、精读课文,设计脚本

好诗不厌百回读。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正所谓“文贵自得”,“读中有悟”。试模仿例子,从语气、语调、重音、停顿、感情等方面,选择你最喜欢的诗句进行朗读设计,编写朗读脚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把对诗歌的深入理解淋漓尽致地演义出来。

例子:

哦,山那边 / 是海吗?(“是”字重读,句子呈升调。要读出充满疑惑和向往的语气。)

在 / 山的那边,是海!是 / 用信念 / 凝成的海(“是”“信念凝成”应重读,要读出肯定的语气,突出实现理想的必然性和信念的坚定。)

先由学生独立设计,小组内交流、试读,然后在班级展示。

明确:第一节情感变化为向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第二节情感变化为坚定──渴望──充满信心、乐观。

最后融合全班的设计成果,声情并茂地朗读全诗。

五、体验与反思

经过这样反复的朗读,你们明白了诗中的“山”和“海”象征什么吗?

诗人成长中的艰难探索一定早已打动了成长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

六、布置作业

1. 请你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用文字表达出来,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

2. 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小时候――――爬山、看海――――失望(不懂妈妈的话)

长大后――――生活、信念――――自信(悟出妈妈话之含义)

现 在――――生活、哲理――――勇敢面对困难,追求新的生活。